当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南海那片蔚蓝色的波涛之上,看着中菲两国你来我往之际,一个谁也没料到的身影,居然从几千公里外的东欧战场探出头来,打算掺和一脚。没错,就是那个自己还深陷战火泥潭的乌克兰。这步棋,说实话,让人看得有点发懵,基辅这是想干嘛?
菲律宾媒体“马尼拉时报”最先捅出了这个消息。乌克兰驻菲大使尤利娅·费迪夫,在公开场合热情洋溢地向马尼拉抛出了一个橄榄枝:咱们两国,要不要签个防务协议?核心项目听起来很时髦——联合研发和生产无人机。
基辅方面把这事儿说得有鼻子有眼。他们强调,乌克兰正是在残酷的实战中“炼”出了无人机真经,现在非常乐意把这些血与火换来的技术和经验,与菲律宾老铁分享。最终目标?给菲律宾武装部队量身定做一款海上巡逻无人机,专门用来盯着南海。
你还别说,这事推进得好像还挺快。据说乌克兰的一个代表团已经排好了10月份的日程,准备直飞马尼拉,跟菲律宾国防部当面锣对面鼓地谈,连合作谅解备忘录的草稿都拟好了。为了让这笔交易显得更高级,乌克兰甚至还提到了网络安全合作,试图把一桩军火买卖,包装成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远方的投名状
乌克兰自家后院火光冲天,哪来的闲心管南海的风浪?这背后的算盘,其实稍微琢磨一下就明白了。首先,这是一个姿态,一个清晰的站队信号。最近这段时间,乌克兰和中国的关系,用肉眼可见的速度在降温。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不光是拒绝了中国作为停火担保国的提议,还在不同场合对中国的和平努力颇有微词。对于一个几乎靠着西方援助续命的国家来说,这种举动就是在向华盛顿和布鲁塞尔纳投名状,表明自己的忠诚。
帮着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搅浑水,说白了就是在中国的家门口点上一把火。这恶心人的意图,简直不要太明显。既能讨好西方金主,又能给中国制造点麻烦,何乐而不为?
基辅的生意经
其次,政治之外,这也是一门生意。战争是台巨大的碎钞机,乌克兰的军工体系几乎被拖垮,但产业总得活下去,活下去就需要订单和资金。放眼全球,急着在南海找外援、又肯花钱的菲律宾,可不就是一个送上门来的潜在客户?
所以你看,基辅这一手,既是地缘政治上的精明投机,也是在经济困境中一次desperate的挣扎。用战争中催生的“技术”,去换取真金白银和政治资本,这笔账他们算得很清楚。
马尼拉的救命稻草
那么,对菲律宾来说,这份来自乌克兰的“厚礼”真的香吗?恐怕只是闻起来很美。马尼拉现在最想要的,是一种“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氛围,想尽办法拉拢一切能拉拢的力量,为自己在南海的冒险行为壮胆。
一个远在欧洲的国家,都愿意提供军事技术支持,这消息放出去,确实能给菲律宾国内某些势力打上一针强心剂。他们渴望营造一种“外部强援源源不断”的幻象,好在与中国的对峙中,增添那么一丝丝虚无缥缈的底气。
可问题是,南海的博弈,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和军事肌肉的硬碰硬。这恰恰是菲律宾最致命的短板。别说乌克兰的无人机八字还没一撇,就算明天就交付了,就凭那几架巡逻无人机,能改变中菲在南海那如同巨人和侏儒般的实力差距吗?简直是天方夜谭。
华强北发来贺电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菲律宾找谁不好,偏偏找乌克兰来提升对抗中国的无人机能力。这不就是典型的问道于盲,拜错了山头吗?要论玩无人机,中国如果谦虚地说自己是世界第二,恐怕没有哪个国家敢站出来称第一。
这一点,俄乌战场自己就是最好的广告。现在前线天上飞的那些嗡嗡作响的小东西,有多少骨子里流着中国民用或商业产品的血液?这些“深圳特产”稍加改造,就成了让俄乌双方都头疼不已的战场杀器。网上那个段子怎么说来着:深圳华强北才是俄乌战场上真正的军火之王。
连民用级别的产品都能在战场上大杀四方,中国真正的军用无人机实力有多恐怖,可想而知。无论是察打一体、远程奔袭还是复杂的电子对抗,中国的技术早已甩开乌克兰好几个身位。指望一个在无人机领域还需要依赖中国民用技术的国家来帮你对抗王者,这得是多大的心啊?
结语
说到底,这场所谓的“乌菲无人机合作”,从头到尾都飘着一股浓浓的政治作秀味道,跟严肃的军事部署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乌克兰想借此刷一波国际存在感,讨好金主的同时顺手给中国添堵。而菲律宾,则试图抓住这根看似救命的稻草,为自己编织一个并不存在的强援梦。
一个是为了政治投机而不惜得罪大国的愚蠢之举,另一个则是出于实力焦虑而产生的荒唐之望。然而,无论双方的算盘打得多么响,这种表演式的合作终究无法撼动南海的现实格局。南海的风浪,终究还是要靠实力说话,而不是靠几句口号和一纸空文。闹剧,总会有落幕的时候。
证通配资,最新上线配资app,股市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